风姿独存的赣南景观、客家美食
###
风姿独存的
赣南景观 客家美食
赣南景观
一、八境台
二、郁孤台
三、涌金门
四、关西围
五、蒋经国故居
客家美食
1、小炒鱼
2、钱袋胙
3、酿豆腐
4、擂茶
5、四星望月
6、宁都三杯鸡
7、南安板鸭
一、八境台。
• 位于赣州市城北的章水、贡水合流处,是赣州古城的意味。台高三层,仿古修建,全台高285米,总面积574平方米。飞檐斗拱,画梁朱柱,宏伟绚丽,为省级重点景色胜景区。据史载,原台为石楼,为北宋嘉佑年间孔宗瀚(孔子第四十六代孙)所建。八镜台建成后,孔宗瀚画图请苏东坡题诗。苏东坡遂作《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》、《八境图后序》。 前一首诗中,苏东坡在中国汗青上第一次提出了都会八景,构成一组旅游胜境,为后代仿照,不失为中国旅游文明的一个里程碑。在八境台上所见的八景是:
三台鼎立、二水环流、玉岩夜月、宝盖朝云、
储潭晓镜、天竺晴岚、马崖禅影、雁塔文峰。
二、郁孤台
• 位于赣州城区东南部贺兰山顶,海拔131米,是城区的制高点;赣州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,为省级重点景色胜景区。郁孤台创立年月至多可上溯到唐代,以山势高埠、郁然孤峙而得名。历代登临郁孤台的名流有李渤、苏东坡、岳飞、文天祥、王阳明等,此中最为闻名的便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《菩萨蛮 .书江西造口壁》一词最为闻名,传诵千古:
• 郁孤台下清江水,两头几多行人泪。
• 东南望长安,不幸有数山。
• 青山遮不住,终究东流去。
• 江晚正愁余,深山闻鹧鸪。
三、涌金门
• 涌金门从宋以来,不停是个赣州富贵船埠之一。赣州发往北边的货品可以从章江、贡江的恣意船埠动身;而从北边过去的客与物,在溯赣江而下行了数日,又经十八滩惊险之后,每每是选择在这第一船埠涌金门登陆的。以是,涌金门商贾如云,货品如雨,买卖茂盛,财帛广通,故得此名。
• 位于龙南县关西镇新围村,是赣南至今保管最残缺、面积最大的围屋。建于清嘉庆三年,完工于道光七年,历时29年。因范围庞大、保管完备,2001年被国务院发布为第五批天下重点文物掩护单元。关西围,呈正方形,长宽均为88米,占空中积约1万平方米,围墙高约9米,墙厚2米,围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楼。关西围全体布局如宏大的“回”字,围屋的中心修建就在两头的“口”字部位,其结构好像乌石围,是在客家民居“三进三开”特性底子上扩展为“三进六开”,从而构成“九井十八厅”大型客家民居的典范修建,共有主房124间。
五、蒋经国故居
• 1939年至1945年,时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,兼赣县县长的蒋经国一家,寓居于此。故居原为木布局,现为砖木布局;外包木板墙,土瓦屋面。房内有蒋氏匹俦寝室,保姆和孩子的睡房,以及蒋经国的办公室、会客堂。占空中积163.33平方米。屋外,蒋经国老师种植的一株白玉兰树尚存。在赣南,蒋老师次要有三处住所:一是花圃塘一号官邸;二是虎岗中华儿童新村;三是通天岩避暑山庄。
1
、小炒鱼• 选鲜草鱼,去鱼头鱼尾,劈成块状;加以生姜、四序葱、红椒、小酒/醋、酱油、水酒等烹调而成;其特点光彩金黄,味鲜嫩滑,略带醋香。
2、钱袋胙
• 又称“状元菜”。相传乾隆四十三年,大余人戴衙亨喜中状元,他宴请来家的来宾后,让每人带一只钱袋胙回家,给家中老品德尝。以是临时之间,钱袋胙便被称为状元菜。戴衙亨与兄弟戴心亭、叔父戴均元和父亲戴第元均显赫于朝,事先众人合称为“南安四戴”。钱袋胙的制造,可先将荷叶晾干备用,用前要用水泡软;此菜先用大火蒸熟,后用文火蒸烂,久蒸之后入口即化。钱袋胙成为客家浩大宴席必备之品,老小咸宜。
3、酿豆腐
• 是在南方饺子底子上,改进的一种菜肴。其做法是:将鲜肉剁碎,拌以种种佐料;然后将豆腐切成三角状,从正面同等小口,灌进肉馅;放入锅内,用菜油煎黄后,添水煮熟。此菜幽香扑鼻,入口胃鲜,养分丰厚。
4、擂茶
有着久长的汗青渊源,宋代闻名文人路德章就纪录到:“见客擂麻旋点茶,渐近中厚语音好”。擂茶待客,成为赣南客家人款待来宾最盛大的礼仪。擂茶选料,把戏单一。次要有米粉、豆腐条、黄豆、青菜、薯叶,
• 以及“托钵人碗”。“托钵人碗”是客家话的俗称,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成效的草药。其制造工序:先将米粉炒至冒香,再放豆腐条、黄豆、青菜入锅煮熟;然后,将薯叶和“托钵人碗”,放入有齿纹的擂砵内捣烂后,和米粉一同,突入锅里熬稠。官方还传播,另一种制造办法:先把芝麻、绿茶等质料,安排擂砵内,用擂杖细细研磨;待磨成浆状,即用滚水冲泡;然后用笊篱捞去残渣,即可饮用。别的,干腌成品,如出名遐迩的,会昌酱油豆干,兴国倒蒸甘薯干等,便是这类菜的代表。
5、四星望月
1929年4月,毛泽东率红四军从井冈山包围,转战赣南闽西。抵达兴国县时,兴国外地党构造卖力人陈奇涵、胡灿等请毛主席用饭,桌上的菜肴为蒸笼粉鱼及四个小碟。蒸笼粉鱼是兴国县的客祖传统菜,用竹编圆笼盛田舍粉菜,包括
• “百口团聚、吉庆不足”的寓义。毛泽东见桌上摆了个圆竹笼,四周四碟小菜,颇为新颖。覆盖一揭,只见芋仔垫底,鱼片盖面,热火朝天[rè huǒ cháo tiān],香、辣、鲜味扑鼻而来。品味之后,颇对他的湖南口胃。凡事喜好观察的毛泽东启齿问道:“这菜叫个么子名?”胡灿说:“家常菜,没啥名字”,陈奇涵接口道:“凡事名正才言顺,委员给这菜取个雅名怎样?”毛泽东兴致盎然的说:你们看,一个圆蒸笼像玉轮,四个小碟像星星。这玉轮和星星,就像各地的工、农、商、学等群众,渴望赤军的到来。我看就叫它“四星望月”好欠好?。开国后,毛泽东历次回江西,都要点“四星望月”,并把这道菜引进了中南海。1972年12月邓小平同道重返兴国,指明要吃“四星望月”,说是重温汗青。 “四星望月”虽是名菜,却用料复杂,本钱昂贵,它因此一种代表反动传统的饮食文明而享誉天下。
6、宁都三杯鸡
• 三杯鸡,汗青久长,风韵共同,为赣州宁都特征菜。现在,已成为赣州名菜。上个世纪80年月初,《中国建立画册》曾刊载他的菜谱,向外洋保举。他的呈现,另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。相传好久曩昔,有一个托钵人,与母亲相依为命。一日,母亲病重,久卧在床,岌岌可危[jí jí kě wēi]。儿子为了尽孝,出外想法讨来一只母鸡杀给母亲吃。他把鸡肉装进一只破缸钵,向邻人讨来一杯米酒、一把盐、一匙油掺在一同,用炭火烧熟后,喂给母亲吃。不意香气四溢,引来隔邻异味官厨,他夹了一块品味,以为滋味很鲜美。厥后,这位官厨略加改良制造办法,取名为“三杯鸡,将此菜搬上了风雅之堂。
7、南安板鸭
南安板鸭系江西地方土特产品,始产于明朝江西布政使北道南安府方屋塘(今大余县城东门外),至今已五百余年汗青。原名“泡腌”。一九0五年景为商品销往香港、澳门,并转销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地,成为西北亚列国之席上好菜,奉送亲朋之珍品。因大余为事先南安府衙地点地,故名南安板鸭。以肉质肥嫩的大余麻鸭做成的南安板鸭,曾获一九二一年巴拿马天下展览会[zhǎn lǎn huì]银奖。一连四届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, 一九八六年获部优级国度银质奖。参加天下传统腌成品四大板鸭(江东北安板鸭、福建建瓯板鸭、江苏南京板鸭、四川建昌板鸭)之一。并被誉为“腊中之王”
###